从新闻媒体或街头巷尾的公告栏里,路边的电线杆上时常能见到寻找走失老人的启事,而这些走失的老人中大多是老年痴呆症患者或有精神残疾。
“如果老人不慎走失,好心路人扫一扫电子名片,就能够知道老人所在的社区以及家庭联系电话,帮助老人顺利回家。”百花洲街道党工委书记付振海告诉记者,信息里还有老人的病史,如果老人外出时发病,路人或救护人员还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老人的疾病情况。
以前,为了防止老人走丢,也有子女给老人衣服兜里揣个联系卡,记录老人的基本信息和子女们的联系电话等,但这样的纸质联络卡时间一长字容易被磨掉,如果不小心遗失也容易泄露个人隐私。
当天,万紫山街道为辖区的独居、空巢、残疾等120位特殊老人发放了“电子胸章”。今年84岁的章美文老人是胸章首批使用者之一。“爷爷出门散步、购物,要记得戴上‘电子胸章’哦!”工作人员一边指导老人使用胸章一边温馨提醒着。“智能手机现在很普及,扫二维码很方便。我觉得到时会有更多人愿意主动帮助我们老人。”章美文在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下,很快了解了这个小小名片的重要性。
对于“电子胸章”的重要性,家住回兴社区的李青感受颇深,“前段时间,我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婆婆外出散步,一不小心走丢了,而且一丢就是三四天,我们急疯了,到处找都没见人影。还好有邻居在街上看到了我婆婆,就把她带回家,不然后果不堪设想。”李青想起当时的情景还心有余悸,“现在好了,有了这个‘电子胸章’,老人有了麻烦,只要有人扫一下就能联系到我们,老人外出时,我们也稍稍宽心一些。”
“这120位老人是二维码胸章的首批使用者,其他有需要的老人可以到所在社区申请,然后由各社区做好辖区的独居、空巢、残疾等特殊老人的摸底工作,由街道负责录入申请需要的老人基本情况,制定老人的专属电子名片。”